炉石三国杜琼蜀汉太常。少受学於任安,精究安术。刘璋时辟为从事。先主定益州,领牧,以琼为议曹从事。炉石三国杜琼后主践阼,拜谏议大夫,迁左中郎将、大鸿胪、太常。
武将背景
杜琼(约180-250年),蜀汉太常。少受学於任安,精究安术。刘璋时辟为从事。先主定益州,领牧,以琼为议曹从事。后主践阼,拜谏议大夫,迁左中郎将、大鸿胪、太常。为人静默少言,阖门自守,不与世事。蒋琬、费祎等皆器重之。虽学业入深,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。后进通儒谯周常问其意,琼答汉将为魏替。丞相诸葛亮薨,后主使琼追赠亮丞相武乡侯印绶,谥君为忠武侯。著韩诗章句十馀万言,不教诸子,内学无传业者。年八十馀,延熙十三年卒。
生平简介
(约180年-250年),字伯瑜。蜀郡成都人,蜀汉官员,占星家。他从小就跟随任安学习,精心钻研任安的术艺。刘璋任州牧时征任他做从事.刘备平定益州,兼任州牧,任命杜琼做议曹从事。后主刘禅即皇帝位,拜授杜琼做谏议大夫,升任左中郎将、大鸿胪、太常。
杜琼为人沉默寡言,闭门白守,不参与世间事务。蒋琬、费帏等人都很器重他。他虽然学问术业进入很高深的境界,但是从开始就不观察天象而进行评论解说。后辈学识渊博的儒者谯周常常询问他的看法,杜琼回答说: “想要明白这种术艺很难,必须要亲自观察,辨识天象的形貌颜色,不能够轻信别人。清晨深夜非常艰苦地工作,然后才能熟知天象,却又要担忧泄漏出去,不如不知道,因此我不再观察天象。”
谯周问道: “从前周征桔认为‘当涂高’就是‘魏’,它的喻义是什么?”杜琼回答说:“魏,是观阙的名称,正对着道路而很高大,圣人取其相类同而进行论说罢了。”又问谯周说:“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?”谯周说: “我还没有完全明白。” 杜琼又说:“古时候命名宫职不称‘曹,,始从汉代以来,命名官职都称‘曹’,低级官员称作‘属曹,,吏卒称作‘侍曹,,这大概是天意吧!”
杜琼八十余岁,延熙十三年死。杜琼撰写有《韩诗章句》十多万字,他不传授学业给子女,他的谶纬之学也就没有了传承学业的人。谯周依据杜琼的说法,并触类旁通加以发挥说:“《春秋传》记载晋穆侯给太子起名叫仇,弟弟叫成师。师服说:‘真奇怪啊,国君这样为儿子取名!和睦的夫妻叫作妃,不和睦的夫妻叫作仇,如今国君给太子取名叫仇,弟弟叫成师,已经预兆着祸乱了,哥哥恐怕要被废弃吧?’后来事情果然像师服所预言的那样。还有汉灵帝给他的两个儿子取名叫史侯、董侯,他们被立为皇帝,后来又都被免为诸侯,这和师服所说的很相似,先主的名讳是备,它的释义是‘具’,后主的名讳是禅,它的释义是‘授’,就像是说刘氏国运已经完备,应该传授给别人了;其寓意远远超过了穆侯、灵帝给儿子取的名字。”后来太监黄皓在宫廷中玩弄权柄,景耀五年,宫中的大树无缘无故地自己折断了,谯周为此深感忧虑,又没有人可以交谈,他就在柱子上写道: “众多而且高大,如期会集,完备了就该传授给别人,怎么能再立呢?”就是说“曹”是“众”义, “魏”是“大”义,众而且大,天下恐怕应该会集在曹氏手中了。完备了就该授予别人,怎么能再有人立为皇帝呢?
蜀国灭亡,人们都认为谯周的预言灵验。谯周说:“这些虽然是我自己推寻出来的,但是有所依循,是依照杜君的话加以推广罢了,我实在没有什么神奇独到的特殊才能。”